分子生物学技术简介随着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不竭发展,人们对生物体的认知已经逐渐深入到微不雅观水平。从单个的生物体到器官到组织到细胞,再从细胞结构到核酸和蛋白的分子水平,人们意识到可以通过检测分子水平的线性结构(如核酸序列),来横向比力不同物种,同物种不同个体,同个体不同细胞或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的差异。这就为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平台。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如下几种[1]: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analysis,PCR- SSCP) 是近年来在基因突变检测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PCR- SSCP 技术凭借突变可引起单链DNA三级构象改变,通过不雅观察单链DNA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漂移来判断突变。样品经PCR 扩增后,其产物经变性后可以产生2 条单链,如果存在基因突变,哪怕是一个碱基的异常,单链的构象也会发生变化,正常与突变的DNA单链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中,可以显现出不同的带型,从而确定野生型和突变型,PCR- SSCP 分析的主要优点是简易且敏感性较高。但是该技术不能确定突变的部位和性质。PCR- SSCP 突变检测敏感性随PCR 产物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用于检测较小外显子的突变。有时由于单个核苷酸变化所引起的构象改变很小,用PAGE 电泳就可能无法检出,在PCR 产物或待测DNA 小于200 bp 时,PCR- SSCP 分析能够检测出70%~ 95%的突变。如果以毛细管电泳代替PAGE,则可大为提高突变检测的效率。
Wallace1997 年提出将PCR- SSCP 和异源DNA双链分析(heteroduplex analysis,HA) 相结合,称之为SSCP/ HA,部分PCR 产物经变性进行SSCP 分析以了解是否具有突变,其余PCR 产物直接用于电泳,以检出含有突变的异源DNA双链,电泳凝胶经银染,单链DNA所形成的带为橘黄或棕色,而双链DNA则表示为灰黑色。该综合手段可以单链构型多态性和异源双链构型分析两个不同的层次检出突变,是一种经济、迅速的突变检测手段,但无法提供突变位置的信息。
PCR- SSCP 有许多改进技术,如RNA单链构象多态性法(PCR- rSSCP)、双脱氧测序单链片段构象多态分析(PCR- ddF)、限制酶指纹技术(PCR- REF) 等。PCR- rSSCP 法依据RNA构象对单个碱基替代更敏感的原理,在PCR 引物上加上某类启动子,通过转录的RNA构象体的电泳迁移差异进行突变辨别。PCR- ddF 法把PCR 产物转录,将转录物用反转录酶进行Sanger 双脱氧终止测序反应,通过不雅观察非变性胶上经解链处理所产生的单链漂移、突变后终止片段的获得与缺失来判断突变。PCR- REF 法将RFLP 和SSCP 技术优势组合,将PCR 扩增的待测片段用5~ 6 种限制酶依次消化,混合并进行末端标识表记标帜,最后经变性处理并在非变性凝胶上电泳分离,从而获得来自片段长度和片段构象的双重突变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共13章,第1章尽可能全面地叙述了分子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技术,内容包罗凝胶电泳、质粒的制备、基因组DNA的制备和分析、总RNA的提取和分析、CDNA文库的构建、聚合酶链式反应、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等。其余各章对一些特殊的实验技术或新技术进行了经验性质的介绍,包罗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基因表达分析、报告基因技术、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的分析、重组基因大肠杆菌表达产物的制备、重组基因酵母菌表达产物的制备、聚合酶链式反应诱导的基因定点突变、酵母双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哺乳动物转基因、RNA干扰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