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学(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学界已成为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IAOMS) 中的一员。与其他国家比拟,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外科业务内容要广一些,除传统的口腔外科内容——牙及牙槽外科、修复前外科、颞下颌关节病、颌面损伤、唾液腺疾病等外,还包罗了颌面修复外科、显微外科、头颈肿瘤外科等内容。从临床诊治水平来看,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在不少方面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然而在器械设备,特别在基础研究方面与世界水平比力仍有较大差距。按照专业特点,如果作为一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的培养,在学习口腔颌面外科的同时,除应学习临床医学中的普通外科学、麻醉学、内科学、儿科学等有关临床各科知识外,还应具备一些更为专门并且十分重要的分科知识,诸如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整形外科学、肿瘤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中适应诊治需要。随着高科技成果,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飞速发展,在治疗方法上也会相应发生某些改变,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包罗人工牙、人工骨,以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将促进口腔颌面外科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按照《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理论课讲授、实验与见习、临床实习。其中理论课程与实验、见习紧密结合,交叉进行,学生的理论知识可以及时得到实践,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无论是理论课程教学,还是实践课程,我们都非常重视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理论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教材为我院邱蔚六教授主编、张志愿教授为副主编的全国规划教材,教材曾获得国家高等医学教学一等奖,上海市高等院校教材三等奖,教材内容合理,符合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并且由于我院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病例、教具、模型、图片尽可能地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
其次,我院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课与实验课、见习课紧密结合,交叉进行,实践时间与理论课程时间接近1:1,但是以往的教学见习,学生在临床只能看老师示教,缺乏实践的机会,而一旦临床实习时,学生往往会有一个较长的不适应时期,面对病人比力胆怯,针对这一情况,学院按照教学需要,建立了临床前实训基地,添置了实验模型,增设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实验课程:切开缝合,阻生牙的拔除,脓肿切开引流等。学生总结、看手术录像、模拟人操作、互相操作与临床实地见习,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完成从理性到感性,再从感性到理性的提高。带教教师做到课前复习,课后总结,操作示范后再逐个指导,直到每位同学都能掌握操作要点。
第三,高度重视临床实习,依托口腔颌面外科的综合实力,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环节,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学生可以接触初诊、齿槽外科、小手术,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初步了解疑难杂症的诊治;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学生掌握了口外的基本技能,手术原则。我们在教学中始终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临床实习中安排主任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小讲课,严格出入科考试制度。同时,介绍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仪器,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为了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内容接轨,第7版增加了口腔颌面外科病史记录、消毒与灭菌、手术基本操作和创口处理的相关内容,其他章节内容也相应进行了更新。全书共973千字,614页,除口腔执业医师必考内容外,各院校可按照不同学制和自身条件,有选择地进行讲授。其他相关内容,可作为学生自学参考之用。
第一章 绪论
一、口腔领面外科学发展简史
二、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内涵与学习方法
三、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未来
第二章 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第一节口腔颌面外科病史记录
一、住院病历书写要求
二、入院记录
三、病程记录
四、手术记录
五、出院记录
六、门诊病史记录
七、急诊病史记录
八、电子病历
第二节口腔颌面部临床检查
一、一般检查
二、辅助检查
第三节消毒与灭菌
一、手术室和手术器材的消毒与灭菌
二、手术者消毒
三、手术区消毒
四、无菌巾、单铺放
第四节手术基本操作
一、组织切开
二、止血
三、组织分离技术
四、打结
五、缝合
六、外科引流
第五节创口处理
一、创口愈合的过程
二、创口愈合方式
三、创口分类
四、各类创口的处理原则
五、换药的基本原则、技术及注意事项
六、常用绷带技术
第三章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镇痛及重症监护
第一节局部麻醉
一、局麻药
二、局麻方法
三、局麻的并发症
第二节全身麻醉
一、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的特点
二、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全麻方法
第三节镇静与镇痛
一、镇静
二、镇痛
第四节重症监护
第四章牙及牙槽外科
第一节牙拔除术
一、适应证
二、术前评估与禁忌证
三、术前准备
四、拔牙器械
五、拔牙的基本步骤
六、各类牙拔除术
七、牙根拔除术
第二节阻生牙拔除术
一、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
二、上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
三、上颌阻生尖牙拔除术
四、上颌前部埋伏额外牙拔除术
第三节拔牙创的愈合
第四节牙拔除术的并发症
一、牙拔除术中并发症
二、拔牙后反应和并发症
第五节外科动力系统在拔牙术中的应用
一、用于牙拔除的外科动力设备和器械
二、各类牙拔除的方法
第六节牙槽外科
一、修复前外科
二、其他牙槽外科手术
第五章 口腔种植外科
第一节概论
一、口腔种植学的发展简史
二、口腔种植体分类
三、口腔种植材料
四、口腔种植外科手术器械
第二节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一、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界面
二、口腔种植体与牙龈软组织间的界面
三、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因素
第三节IZl腔种植外科的应用解剖
一、缺牙后牙槽突的改变
二、牙槽嵴萎缩的分类
三、下颌骨种植的应用解剖
四、上颌骨种植的应用解剖
第四节口腔种植手术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治疗程序
四、牙种植体植入术的原则
五、术前准备
六、麻醉及体位
七、常用牙种植手术
第五节种植牙区骨量不足的处理
一、引导骨再生膜技术
二、下牙槽神经解剖移位
三、上颌窦底提升
四、牵张/牵引成骨
第六节颌骨缺损种植功能重建
一、下颌骨缺损游离髂骨移植即刻牙种植修复术
二、下颌骨缺损血管化腓骨/髂骨移植同期牙种植修复术
三、上颌骨缺损植骨种植功能重建术
第七节种植手术并发症及种植义齿的成功标准
一、种植手术并发症
二、种植义齿成功的标准
第六章 口腔颔面部感染
第一节概论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及病原菌
二、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示
三、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
四、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
第二节智牙冠周炎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一、眶下间隙感染
二、颊间隙感染
三、颞间隙感染
四、颞下间隙感染
五、咬肌间隙感染
六、翼下颌间隙感染
七、舌下间隙感染
八、咽旁间隙感染
九、下颌下间隙感染
十、颏下间隙感染
十一、口底多间隙感染
第四节颌骨骨髓炎
一、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二、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三、放射性颌骨坏死(骨髓炎)
四、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
第五节面颈部淋巴结炎
第六节面部疖痈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
一、颌面部结核
二、颌面部放线菌病
三、颌面部梅毒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员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