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辽中医(全60讲 )
  • 分类:医学课程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5-06-24 22:37

辽宁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基础理论》全 60 讲课程,由郑洪新教授主讲1。以下是其相关介绍1

课程内容

  • 中医学理论体系:介绍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综合性医学科学知识体系。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对其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后世历代医学家对该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还讲解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包含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精气学说中,讲解精与气的概念,以及精气是宇宙的本原、其运动与变化的形式,如气机的升降聚散和气化过程,同时阐述了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以及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的观点。阴阳学说里,介绍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讲解阴阳的属性、相互转化以及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等内容,并且说明了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则涉及五行的概念、基本内容,如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藏象学说:讲解藏象的基本概念与藏象学说的形成、特点和脏腑分类,详细介绍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 气血津液:介绍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气与血、气与津液、血与津液的关系,还讲解了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 经络学说:包括经络学说概述,讲解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介绍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和循行,以及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同时阐述了经络的生理机能和应用。
  • 体质学说:讲解体质学说概述,包括体质的基本概念、生理学基础、分类以及体质学说的应用。
  • 病因病机:病因部分讲解病因概述、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还涉及其他病因如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病机部分则讲解发病原理与发病类型,以及基本病机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同时介绍了脏腑病机。
  • 养生与防治:介绍养生的原则和方法,以及预防与治则,如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正治反治、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三因制宜等,还讲解了疾病的传变和转归。

课程目录: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及理论体系的形成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
4.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特点(2)
5.精气学说
6.阴阳的概念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8.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1)
9.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2)
10.五行的概念
1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1)
1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2)
14.精
15.气的概念、生成和气机与气化
16.气的功能
18.血
19.津液
20.神
21.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22.藏象的基本概念与藏象学说的形成
23.藏象学说的特点、脏腑分类
24.心
25.肺
26.脾
27.肝
28.肾
29.六腑
30.奇恒之腑
3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3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33.脏与腑、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34.经络学说概述
35.十二经脉(1)
36.十二经脉(2)
37.奇经八脉
38.经络的生理机能和应用
39.体质学说概述
40.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41.体质的分类
42.体质学说的应用
43.病因概述、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44..风邪、寒邪
45.湿邪
46.燥邪、暑邪、火邪
47.疠气
48.七情内伤
49.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50.痰饮
51.瘀血
52.发病原理与发病类型
53.邪正盛衰
54.阴阳失调
55.精气血失常(1)
56.精气血失常(2)
57.津液代谢失常
58.内生“五邪”与疾病传变
59.预防
60.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