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精品课程
我校的统计课程早在80年代就有概率论、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等,在办理学院早期的硕士生课程计划中《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为学位课,但主要由数学系教师按照证明、计算的方法讲授和以笔试为主要考核手段。在90年代中期,改由本院教师讲授应用统计分析,但缺少实践环节,仍然以应试为目标。而本科课程中只设置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并且课程的讲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均由数学系的教师承担,教学内容比力偏重数学,与办理类本科的培养目标脱节。为此,西安交通大学办理学院于2000年决定由本院教师承担应用统计的本科教学,并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本课程的校内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应用统计分析课程体系的形成(2001—2003)
2001年在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商学院合作研究期间,学院派遣教师跟随加拿大“3M”教师学习“实践型”课程的教学方法,对北美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组织、评估和团队的配套等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回国后按照本校实际尝试研究应用型教学和改进课程。
随着办理学院课程体系的改革,自2001年开始,在本科生中开设《应用统计分析》课程,并且设立了应用为目标、实践为手段的教学方针,在三年来的教学中不竭摸索经验,逐步完善教学方法。
2002-2003年,主持院级教改项目“应用统计实践环节的设计”的课程设置和建设(配套经费2千元),形成本科院级平台课,在国内率先形成了以应用为目标、实践为手段,理论结合实际,不竭完善教学组织、增强主动学习兴趣和互动式测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在校、院和学生的课程后评估中获得好评。第1、2批教学实践的学生在完成的毕业设计中对本课程的内容有较好运用,鞭策了后续相关硕士学位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为本、硕贯通创造了条件。
2、应用统计实践课程及其网络平台的建设(2004—2007)
2004-2007年完成校级本科教改项目“应用统计分析与实践课程及网络平台建设”。在该项目的帮助下,初步形成案例库的储备,并在“211”二期建设中配套购置了网络版的统计软件包,具备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2005年春季开发和建立了教学互动的课程网络平台(http://appstat.xjtu.edu.cn),并在2005年秋季的教学中约1250人使用。由于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便利了师生的学习,提供了及时交流的场所,受到师生的好评。
2006年经过修改的新版网站已启用,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并不竭完善。设计并不竭完善“课程实践”的方案,创造学以致用的氛围,鼓励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对以往的实践案例做了筛选后,形成中国经济办理背景的统计教学实践案例库,并在2006年的秋季课程中使用和完善,2007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帮助正式出版《应用统计教学实践案例集》。在2007年的各级应用统计分析课程中广泛使用。制定并不竭完善教学方法,改进课程评定成绩的方法,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互动,用平时作业、实践练习和课堂报告、考试等综合手段考核学生学习成绩,完善了评价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