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作为理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体系复杂、考点灵活多变,是许多高三学子冲刺理想成绩路上的 “拦路虎”。为助力 2025 届考生高效备战高考,扎实掌握物理知识,我们精心打造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构建完整知识框架,攻克重难点,为后续的复习和高考冲刺奠定坚实基础。
本课程严格依据 2025 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和命题趋势进行设计,全面覆盖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核心知识板块。从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出发,逐步深入剖析其本质与应用,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电场与磁场等高考高频考点进行细致梳理。课程采用 “基础夯实 + 重点突破” 的模式,先带领同学们回顾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明确各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再针对高考常考题型和易错点进行专项训练,确保同学们能够透彻理解每个知识点,不留知识盲区。
在课程内容编排上,我们注重系统性与逻辑性。将繁杂的物理知识进行模块化整合,每一个知识模块都包含知识点精讲、典型例题剖析、易错点辨析以及针对性的巩固练习。例如在力学板块,先对力的概念、分类及合成与分解进行详细讲解,再通过分析斜面滑块、连接体等经典模型,让同学们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结合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设置阶梯式训练题目,从基础题到中等难度题再到拔高题,逐步提升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教学方法上,课程采用线上直播授课与线下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直播课堂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将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演示、直观的动态模拟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把抽象的物理原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课堂上实时与同学们互动,解答疑问,确保同学们能够跟上教学节奏。课后,为同学们提供详细的课程讲义、知识点总结、精编练习题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视频讲解,方便同学们随时复习巩固。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专属学习社群,同学们可以在群内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资料,老师也会在群内定期进行答疑和学习指导。
本课程的另一大亮点是注重培养同学们的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同学们学会分析物理问题的本质,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各类题型的归纳总结,传授快速审题、准确解题的技巧,帮助同学们提升解题效率和准确率。同时,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让同学们不仅能够应对高考,更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录:
食用说明
1.1质点、参考系
1.2位移、速度、加速度
1.3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
1.4比例法(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5刹车问题
1.6多过程运动
1.7最短时间问题
1.8自由落体运动
1.9竖直上抛运动
1.10运动图像
1.11追及相遇问题
2.1力的合成与分解
2.2重力、弹力
2.3摩擦力
2.4摩擦力的突变
2.5静态平衡
2.6绳、杆模型
2.7动态平衡
2.8静摩擦力的动态平衡
2.9受力分析
3.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3.2牛顿第二定律及受力分析
3.3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正交分解
3.4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3.5运动过程分析
3.6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3.7超重、失重
3.8光滑斜面、等时圆模型
3.9非平衡状态下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3.10绳连接体中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3.11内力公式
3.12动力学临界问题
3.13传送带模型
3.14板块模型1-临界问题
3.15板块模型2-过程计算
4.1曲线运动的特点、条件
4.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4.3小船渡河
4.4关联速度
4.5平抛运动
4.6平抛与斜面
4.7平抛与圆弧
4.8多体平抛
4.9斜抛运动、类抛体运动
4.10平抛中的临界问题
5.1圆周运动参数
5.2圆周运动受力分析
5.3水平内的圆周运动
5.4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5.5圆周动力学临界问题
6.1开普勒三定律
6.2万有引力定律
6.3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6.4环绕卫星参量
6.5近地卫星、同步卫星
6.6卫星发射与宇宙速度
6.7中心天体质量与密度
6.8“天体+g”类问题
6.9比例类问题
6.10张角问题
6.11卫星变轨
6.12多星系统
6.13天体追及
6.14引力势能
7.1功的概念
7.2求做功的6种方法
7.3功率的计算
7.4机车启动
7.5动能定理
7.6机械能、机械能守恒
7.7功能关系
7.8能量守恒
7.9绳、链类问题
7.10单物体多过程问题
7.11多物体连接类问题
7.12机械能相关图像问题
8.1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8.2粒子流、流体类问题
8.3动量守恒
8.4碰撞
8.5爆炸
8.6绳拉直、绷断
8.7单方向动量守恒、人船模型
8.8功能与动量综合
9.1板块模型和传送带中的功能和动量问题
9.2子弹木块模型
9.3弹簧模型
9.4动滑轮类问题
9.5多过程问题
9.6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10.1实验基础-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10.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0.3探究平抛运动
10.4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10.5研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规律
10.6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10.7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
10.8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9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0.10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10.11其他力学实验
11.1元电荷、点电荷、电荷守恒
11.2库仑定律及应用
11.3电场、电场强度
11.4对称法、填补法、微元法
11.5电势能、电势、电势差
11.6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的叠加
11.7轨迹类题型
11.8U=Ed的应用
11.9静电平衡、静电的防止与应用
11.10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11.11电场中的图像问题
11.12电容器及其动态分析
11.13匀强电场中的直线运动
11.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11.15复合场中的曲线运动
11.16电场中的动力学综合
12.1电流定义和微观表达
12.2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焦耳定律
12.3电路的并串联
12.4电动势、闭合回路欧姆定律
12.5电桥类问题
12.6U-I图像
12.7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12.8闭合电路的功率及效率
12.9非纯电阻电路
13.1电表原理及电表改装
13.2测电阻-方法1替代法
13.3测电阻-方法2半偏法
13.4测电阻-方法3比较法
13.5测电阻-方法4电桥法
13.6测电阻-方法5伏安法
13.7多用电表
13.8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13.9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13.10传感器与电路
14.1磁场基本概念、安培定则
14.2磁场叠加
14.3安培力、左手定则
14.4安培力相关的力学问题
14.5洛伦兹力
14.6电荷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
14.7基本磁场类型-直线边界
14.8基本磁场类型2-平行边界
14.9基本磁场类型3-角边界
14.10基本磁场类型4-圆形磁场
14.11磁聚焦与磁发散
14.12磁场临界问题1-平移圆
14.13磁场临界问题2-放缩圆
14.14磁场临界问题3-旋转圆
14.15拼接场之“磁场+磁场”
14.16拼接场之“电场+磁场”
14.17叠加场问题
14.18速度选择器、质谱仪
14.19回旋加速器
14.20霍尔效应
15.1磁通量、电磁感应条件、楞次定律
15.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5.3感生电动势
15.4感生电场
15.5动生电动势
15.6动生相关的图像
15.7动生+感生
15.8互感、自感、涡流
15.9“三定则两定律”的综合应用
15.10电磁感应中的电路
15.11“动电动”类过程分析
15.12“电动电”类过程分析
15.13焦耳热的求解(电磁感应中的功能关系)
15.14电荷量的求解
15.15电磁感应与动量定理
15.16“变导轨”类问题
15.17电磁感应的综合
16.1交流电产生原理及四值问题
16.2有效值计算
16.3电容和电感对交流电路的影响
16.4变压器的基本原理
16.5等效电阻
16.6含变压器的动态电路
16.7含二级管的变压器
16.8高压输电
16.9电磁震荡与电磁波
17.1分子动理论1-阿伏伽德罗常数
17.2分子动理论2-分子热运动
17.3分子动理论3-分子力和内能
17.4实验: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
17.5固体
17.6液体、液晶
17.7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17.8气体实验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7.9实验: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17.10热力学第一定律
17.11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7.1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热力学定律综合
17.13热学综合计算类型1-活塞类型
17.14热学综合计算类型2-液柱类型
17.15热学综合计算类型3-多气室类型
17.16 热学综合计算类型4-变质量类型(充气、抽气问题)